在北京市东四派出所旁边,有一座宽敞的院落,里面有耳房、影壁,院门上方的彩绘曾与颐和园的精美相媲美。然而,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这些彩绘早已模糊不清,难以分辨出曾经的图案。
这个院子,曾是军统北平站的特务头子马汉三的住所。后来人们传闻,院内曾居住过一位国民党高官的妻子,这位女性在解放前逃往台湾。但事实并非如此,马汉三早在解放前便因军统内部斗争被毛人凤枪决,而他的妻子并未逃往台湾,而是一直留在了大陆。于是,关于这位“官太太”的身份便显得扑朔迷离。
多年后,真相终于揭开:这位“官太太”实际上并非国民党高官的妻子,也不是马汉三的情妇,而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妇女。她甚至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唯一的线索是她的丈夫——麻克敌。麻克敌在抗战期间以刺杀天皇特使而闻名,是军统的特务之一。他亲手击毙了日本天皇派往华北的贵族院议员高月保男爵,另有一名天皇乘兼悦郎重伤。
前文中我们提到过,王克敏在日本支持下成立伪政府,并设立了中国联合准备银行,而汪时璟便是该银行的总裁。汪时璟不仅是著名的大汉奸,还在抗战期间为日本的经济掠夺提供了帮凶的角色。1940年,汪时璟被军统两名特工刺杀。然而,由于汪公馆的严密戒备,两名特工刚翻墙入院就被发现,随即发生了枪战,双方的力量悬殊。两名特工最终决定撤退,其中麻克敌指示同伴先行,而自己留下断后。不料,在撤退时同伴一声“老麻,快撤”让汪的手下误以为麻克敌长麻子。警察和日本宪兵随即赶到现场,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现场的子弹壳与之前的天皇特使刺杀案极为相似。于是,他们将两个案件合并调查,展开了对“麻子”的疯狂搜捕。
展开剩余70%其实,麻克敌并非北平地区的“麻子”,而是河北遵化麻家庵人,那里的居民大多姓麻,与麻子并无关系。与此同时,八路军在1940年发动的百团大战彻底打击了日伪军,北平的抗日力量一度震动日本。当时,日本对华北的控制并不稳固,华北总司令多田峻备受指责。在朝野的压力下,日本决定派遣高月保和乘兼悦郎等人到华北进行“宣抚”,但实际上,他们的任务却是为了加强日本对华北的控制与殖民。
高月保和乘兼悦郎身为贵族,身份高贵,却依旧不改奢华习性,在北平的日子里,他们不仅住进了敬公主府,还时常遛马招摇过市,这引起了不少反感。可能由于1939至1940年间,北平地下抗日组织遭遇重创,军统华北区的特工工作也一度遭受打击。日伪当局认为,北平的抗日力量已被摧毁,遂对两位特使的安全措施过于轻视,军警虽多,却没有形成有效的安全体系。
这一点,早已被军统北平站站长刘文修察觉。他是当年北平站王天木叛变后的唯一幸存者,凭借深厚的特工经验,他不断恢复北平站的影响力。经过缜密的分析与部署,刘文修与下属的两个行动组和情报组决定在隆福寺至皇城根鼓巷一带执行刺杀行动。这片区域没有日军的军事据点,伪军警戒松懈,且小巷错综复杂,适合快速撤退。
1940年11月29日上午,高月保和乘兼悦郎照常出门遛马。当他们骑至皇城根鼓巷口时,两名日本军官因骑马加速而与警卫人员拉开了些许距离。麻克敌深知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机会,于是迅速展开行动,连开七枪,成功击中高月保,后者当场死亡。而乘兼悦郎身中两弹,虽重伤但幸存。混乱中,麻克敌与邱国丰迅速脱逃。
刺杀成功后,麻克敌和邱国丰不仅未停止行动,还再次策划刺杀汪时璟的计划,然而这次未能成功。刺杀未遂后,麻克敌若及时离开北平,避开风头,或许能保全性命。然而,军统北平站的情报组组长侯化均选择了迅速撤离,成为此案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尽管如此,邱国丰的一句“麻子”却让整个案件陷入了困境。警察局迅速将大盗马元凯抓获,并迫使他虚构自称为刺杀者,制造了一个伪造的案件供词。茂川秀和、日本宪兵对此案深感怀疑,但为了结案,他们也同意了这个伪供词。
然而,真相的风暴并未结束。刘文修在完成任务后保持低调,尽量避免引起注意,但在日本方面施压之下,伪警察局依然继续追查。最终,曾是军统天津站站长的裴级三,被指派继续调查。裴级三曾是吴俊升的护兵,后因叛变投敌而成为日方的间谍。他的调查让刘文修最终露出了破绽,被捕并最终叛变。
随着刘文修的叛变,涉及此次刺杀的军统特工相继被捕,包括麻克敌、邱国丰、薄有凌、张清江等人。1941年2月15日,他们在天桥刑场被枪决,成为殉国烈士。麻克敌的妻子在此时被接到北京,并安置在城外。北平解放前,麻克敌的战友们担心她的安危,将她送往台湾。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关于“国民党太太”的流言四起,误传她曾是国民党高官之妻。
卢沟桥事变后的21天,北平沦陷,但抵抗行动几乎没有停止。即使军统北平站遭受打击,抗日杀奸团被肃清,北平的抗日力量依旧顽强反抗,直至日本投降。
发布于:天津市启远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